舊石器時代·繩文時代
據推測人類在約4萬至3萬年前來到日本列島。在奈良縣也發現了可追溯至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物,石器製作方法趨向規範化。進入繩文時代後,石器之外還出現了低溫陶器,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。觀察以橿原遺址為代表的奈良縣內繩文時代遺址,可以窺見當時人們的物質生活及精神世界。


帶有“◎”記號的是2005~2010年奈良新聞連載的報導:《沉睡在地下的大和遺址》。
※禁止擅自轉載 、轉用。
據推測人類在約4萬至3萬年前來到日本列島。在奈良縣也發現了可追溯至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物,石器製作方法趨向規範化。進入繩文時代後,石器之外還出現了低溫陶器,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。觀察以橿原遺址為代表的奈良縣內繩文時代遺址,可以窺見當時人們的物質生活及精神世界。
進入彌生時代,稻作在奈良縣內逐漸普及,形成了村落,從水田遺跡和出土的農業工具可見其端倪。同時,金屬器的生產也開始起步,像唐古・鍵遺址這樣具有環壕防護的大型聚落逐漸興起。
古墳時代的奈良自3世紀以來作為“大和王權”的中心地域而繁榮,修建了巨大的前方後圓墳。 進入5世紀,迎來了向中國派遣使節的“倭五王”時代,巨大的前方後圓墳逐漸轉移至大阪平原。 而隨著以朝鮮半島為中心的渡來人移居日本,鐵器生產 、窯業生產等手工業和馬匹養殖業迅速發展。 到了6世紀,大型古墳規模縮小,轉而營建由密集的小型古墳構成的羣集墳。 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,逐漸向下一個時代演進。
飛鳥・奈良時代日本定都於大和,從飛鳥遷都藤原京,繼而遷至平城京。 飛鳥・奈良時代的日本舉國信奉佛教。 伴隨著宗教信仰,中國與朝鮮半島的最新技術、文化和藝術也傳入日本。 8世紀,以貴族和高級官員為中心,葬制從古墳向火葬墓轉變。 然而,這只是暫時的變化,尚未形成定制。
平安時代遷都平安京後,大和作為南都而繁榮,參詣吉野・金峰山的活動在貴族間流行。
中世紀的大和以興福寺為中心,發展成為繁華的寺社都市和工商都市。